2025年3月22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星辰不陨,矢志长空”梁晋才总师追思会暨三代航天人座谈会,在安吉龙山源庄重举行。事业二部(十分厂)党总支、防务装备技能大师工作室、老前辈三代航天人齐聚一堂,以故事、誓言与青山长存的印记,共同缅怀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致敬他用一生注解“国家需要”的赤子之心。✦✧ 铸剑长空:一生注解“国之所需” ✦梁晋才院士(1927.12.17—2023.1.17)是中国舰空导弹与野战防空系统的开拓者。他带领团队攻克了我国首个半主动寻的制导中低空防空导弹“红旗六十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填补了舰空导弹与野战防空两大领域空白。作为“六一甲”防务型号总设计师,他在“一无资料、二无样机”的困境中,以“筚路蓝缕、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带领团队完成电插头弹架分离试验、导引头攻关等里程碑任务。1987年导弹研制成功,次年武器系统定型并获航天科技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列装部队,成为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机动防务兵器,其图样更被印上1988年国家5元国债,成为时代印记。“他是用公式和导弹轨迹写诗的人。”追思会上,一位“六一”型号老战友感慨。从戈壁试验场的风沙到实验室的不眠灯火,梁晋才以严谨与赤诚铸就“国之重器”,践行“执剑者”的使命。
✦✧ 手印与年轮:长空见证航天记忆 ✦追思活动始于一场静默的致敬。上午11时,事业二部(十分厂)党总支、老前辈手持水壶,为梁院士生前种下的树苗浇水。这棵幼苗如今已枝繁叶茂,枝叶间仿佛倒映着“中国星群”的轨迹。随后,众人前往孙敬良院士福位前敬献鲜花,又在“手印纪念墙”前驻足——百米长墙上镌刻着两弹一星功勋者的掌纹,梁晋才的手印亦在其中。指纹间依稀可见演算稿的纹路,那是他伏案攻坚的岁月留痕。
下午的座谈会上,三代航天人分享“梁总师记忆”。一位退休专家谈起1980年导弹拦截试验的惊险时刻:“梁总说,失败不可怕,怕的是丢了敢闯的勇气。””当天的活动,上海航天局退休职工尹雄伟老师代表冯大成老师向安吉龙山源捐赠了有“六一”甲产品的纪念币及珍贵老照片两张,除此之外,还特别安排采集航天人手印,让新一代的掌纹与先辈的印记同铸于安吉“两弹一星”事迹馆手印墙,寓意“星火永续”。
✦✧ 星火永续:写在苍穹下的答案 ✦活动尾声,航天人在文化园种下两棵树苗,与手印墙遥相呼应。深扎大地的根系与苍穹星群,恰如航天人的双重使命:既扎根热土,亦仰望星河。“当年种下导弹,如今种下希望。”参与者感慨。当前,上海航天人正以习近平总书记“8.26”重要批示为指引,赓续航天精神,投身强国强军新征程。正如梁晋才院士生前所言:“航天人的答案,永远写在下一发导弹的轨迹里。”安吉龙山源国家使命·航天主题文化园,以“问天”文化墙、两弹一星事迹馆、主题雕塑、手印纪念墙和院士将军林为载体,让每一次驻足都能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精神的传承。在这里,科学家的名字与青山相融,航天的故事与四季共生,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终将与山河共久长。